當前位置:首頁>>宮觀特色

供奉菩薩

始祖(伏羲)

鴻鈞老祖

共工

女媧娘娘

陸壓道君

盤古

菩提老祖

太上老君

雷祖

鎮元大仙

姜太公

炎帝

黃帝

玉皇大帝

釋迦牟尼

觀音

【歷史悠久】 【建築特色】 【菩薩安設】 【菩薩介紹】

"天慶觀"由來...


  據隆慶十一年《嶽州府志》載,天慶觀在縣東一百里,宋建賜名。又注《歷代詩話》36頁載,“太宗時,永州何仙姑,不飲食,無漏泄,世傳其神異。岳州天慶觀柱以震折,有倒書“謝仙火”字。”仙火即紅砂岩,天慶觀廟後山即紅砂岩。天慶觀柱震折後,到宋代時,聞名朝野的張道士在原址上又擴建了天慶觀別院,規模畢以前更宏大。曾有百名道士聚居,相傳呂洞賓雲遊至天慶觀,張道士口出一聯:“一大如天,天慶觀內張道士”呂洞賓不假思索,當即以“丘山是嶽,岳陽樓上呂神仙”應當,足見詩仙呂洞賓之才思敏捷。這段神仙佳話至今膾炙人口。

下一頁

     ■ 1進15x15米 合洛書河圖數
     ■ 2進12x12米 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辰
     ■ 2進2層 9.9米的圓形 九九歸一
     ■ 2進上圓下方代表天圓地方
     ■ 2進圓頂地面太極外八卦等
     ■ 進2進廟門 二十八宿等圓形設計圖
     ■ 進1進廟門 龍馬負圖
     ■ 1進四圍由三十六根柱子組成上雕刻三十六雷
     ■ 2進圍十二溪女相稱
     ■ 四圍欄板都是符法文書

下一頁

菩薩安設

■ 始祖(伏羲)像3.36米,炎黃帝3.3米,鴻鈞老祖,共工,女媧娘娘,陸壓道君各3米,太上老君2.67米,雷祖2.58米,薑子牙2.63米,歷代君王像1.1米。
■ 菩薩清一色的陰沉木雕刻。
■ 現此種木已收集了幾十噸,多數是捐獻給廟宇的。

下一頁

始祖(伏羲)


  伏羲,華夏民族人文先始,三皇之一,即太昊,或稱黃熊氏。 神話中人類的始祖。相傳爲風姓,又名宓羲、庖犧、包犧、伏戯,亦稱犧皇、皇羲,亦有青帝太昊伏羲(即東方上帝)一說。燧人氏之子, 相傳其母華胥在雷澤(今山東省菏澤市)踩了巨大的腳印而有孕,生伏羲於成紀(今甘肅省天水市 ),定都在陳(今河南淮陽) 。《易·系辤下》:“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,仰則觀象於天,頫則觀法於地,觀鳥獸之文,與地之宜。近取諸身,遠取諸物,於是始作八卦。”又教民結繩,以作網罟,捕魚獵獸,嫁娶以儷皮爲禮,又創制琴瑟(《世本作篇》)。 《帝王世紀》稱:“伏羲嘗百葯而制九針”,中國毉界千餘年來尊奉爲毉葯學、針灸學之始祖。創立八卦,開啓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。始造文字,用於記事等等。

第一頁